這次真的讓大家久等了。第四期出版之後已經過了16個月。這一年多裏發生了太多事情,也從中學習了很多,自己的中文也進步了不少。以前要用中文寫一篇這樣的文章都不太可能。

第五期也代表了《LOST》已經做到第五年了。每一年的工作變化都很大,每一年思考和面對的問題都不一樣。在做分享會的時候,我經常提到做獨立出版最重要的事的就是生存。其實這不完全準確;生存很重要,但怎麽生存更重要。

然而,不管發生什麽變化,《LOST》對旅行和出版的精神和態度不會改變的,而是會走得更深。接下來,我們會有一些新的計劃,希望今年或明年能實現讓大家看到。

但今天先回到第五期。

其實坦白來說,當我自己手裏拿到第五期的時候,有種回到第一期的感覺了。在做前4期的過程中,雜誌的設計和感覺一直有慢慢調整(也許大家沒察覺到,但我知道有)。每一期都會嘗試一點點新的東西,然後從中考慮適不適合。第一期原本覺得太厚了,不方便帶出門,所以後面的幾期開始變薄一點。但後來又覺得太薄了,第五期就覺得讓它再厚起來。設計也一樣,之前覺得太亂了,慢慢讓它整齊起來,但後面又覺得太整齊了,第五期就覺得剛剛好,清晰的排版但同時也具有野性的感覺(我這個中文能理解嗎?)。雖然都出了第五本了,但每一次新刊拿到手裏都還是會感動。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,才會繼續做出版。

《LOST》這一期還是保持沒有主題,但其實開篇的那首詩也說得上是這一年的方向吧。第五期和今年的側重點是旅行中跟自己的對話——我們內心的聲音。有時候太久沒出去旅行,這個聲音就會消失,但一旦上了飛機,上了火車,到達了目的地,靜下來後,這個聲音就回來了。

最後,說到第五期裏的故事內容。第五期有很多非常棒的故事,我也沒辦法一個個說,但我自己最喜歡的其實是開頭和結尾的那兩篇。它們剛好都是寫到冬天,但又是對冬天的不同視角,照片也非常不一樣,但特別美。第五期也有臺灣著名攝影師 TEIKOUKEI 的投稿,我們之前就談過想要合作,這次也終於實現了。

我這裏就不多說了,還是讓刊物自己說話,希望大家會喜歡我們今年出版的《LOST》!

《LOST 》主編
Nelson Ng​

第五期簡介:
17.5cmx24cm,中英雙語,記錄了10個私人旅行故事。

推薦故事:
在“半年時間”,居住在北京的 Beata Wasilewska 想起了家鄉波蘭 Suwalszczyzna 的童年與回憶,一個冬天持續將近半年的地方。

在“著塵埃小路走下去”,Ben Crisp 分享了他在 El Paredón 做誌願者的時時候偶然發現到另一種耳目一新的方法過幸福的生活。

Ester Keate 在緬甸旅行時,註意到緬甸人對於摩托車的熱愛度,以及摩托車對緬甸人的重要性。她在“男孩,摩托車,緬甸”透過攝影記錄了這一切。

在“存在的藝術”,Simone Spilka 通過危地馬拉的一家瑜伽療養所學會放開城市生活累積的壓力,與大自然重聯。

在“冬日的溫暖”,Erin Stewart 到 Tromsø 去了解當地人怎麽應付冬季抑郁癥時,無意中發現了對黑暗和寒冷的一種新視角和新關系。

第五期故事:
半年時間/天堂島嶼/沿著塵埃小路走下去/在沙特王國野營/一個人旅行這件事/男孩,摩托車,緬甸/讓我想一想/存在的藝術/自拍/冬日的溫暖

第五期供稿者:
Beata Wasilewska
Jessica Xie
Ben Crisp
Mikolai Napieralski
Xiali Shi
Ester Keate
teikoukei
Simone Spilka
Nate Clark
Erin Stewart


ORDER ISSUE FIVE / 购买第五期:

淘宝购买(中国大陆) / Taobao (China)

微店购买(中国大陆) / Weidian (China)